星期日, 9月 12, 2010

行路者日誌 - 浪漫之都巴黎

巴黎! 這座號稱西歐最浪漫的城市是歐洲最多遊客的城市. 每年有超過四千五百萬人來欣賞她的華貴與絢爛.


她是一位盛裝的貴婦, 香榭大道上的名牌店引領著世界潮流. 每年發表的流行展品讓世界名流趨之若鶩.


她也像是一位沒落的貴族, 歐洲最宏偉的凡爾賽宮不再是皇族的居所, 成了我輩凡夫俗子都可參觀的博物館, 皇宮的每件展品都在訴說往日的輝煌.


她也是蘊涵深刻文化的藝術家, 羅浮宮博物館數萬件的珍藏都閃耀著那曾經百花齊放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光芒.


她更是身家億萬的富豪, 眾多世界級企業都拜倒在她裙下在此設立總部. 歐洲的金融和商業中心.


這就是巴黎, 一個無比精彩的城市. 但是華麗的表象之下, 也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為了不破壞這憧憬, 就暫時不提好了 :P


River Seine

參觀巴黎的景點, 最好的起點就是位於塞納河中的聖母院了 (搭地鐵到聖麥可站出站就是) 這座始建於1163的教堂花了200年才完工, 被稱為是哥德式建築的完美代表. 這裡也曾經是拿破崙加冕為法國皇帝的教堂. 據說他當時從羅馬請來教皇來為他主持加冕儀式, 結果這位老教皇大概話太多了, 拿破崙等得不耐煩, 就直接把皇冠拿起來給自己加冕了. 另外, 聖母院也收藏著一件天主教的寶物 – 耶穌被訂十字架時所戴的棘冠.


The Notre Dame

但是在歐洲有五個這個棘冠... 原來歐洲很早以前就有山寨文化了.


聖母院在十九世紀末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危機, 原因是它在法國大革命中受到很大的損傷, 加上年久失修, 而且矗立於塞納河中的島上, 與周圍的建築似乎格格不入, 有人建議將它全面拆除然後建造新式的建築. 當時的文豪維克多。雨果為了拯救這一珍貴的建築, 他撰寫了著名小說 "鐘樓怪人". 由於這本小說的暢銷為聖母院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也募得了急需的維修款, 聖母院因此得以保存.


沿著塞納河往西走, 就會來到『新橋』(Pont Neuf)


The New Bridge

這座橋雖然名為新橋, 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梁. 稱它為新橋的原因只是因為它是第一座用石材建成的橋梁, 在1577年由亨利三世動工, 亨利四世完工. 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創新. 這座橋花了四十年才蓋好. 不過這座橋最特別的地方, 是在橋兩旁多達三百多個石雕人像. 話說這位國王當時在橋樑完工的時候非常高興, 宴請了三百個朋友來慶祝. 當晚所有人都大醉, 稍有意識的國王叫來了宮廷畫師來畫下當時的盛況(或是說所有人的醉翻的場景). 隔天酒醒後國王欣賞著這些畫作(或是看著這些平日嚴肅的王公大臣們的蠢樣大笑). 他決定把這些畫像通通刻成石雕作為橋的裝飾來跟人民分享... 這位國王可以說是Facebook照片分享功能的先驅.


看來不分年代, 大家都喜歡分享開趴後所有人都醉翻的照片.




亨利四世是巴黎歷史中最受歡迎的統治者, 雖然一開始, 他是巴黎最討厭的人. 原因是他曾經是個新教徒, 但是巴黎一直都是天主教的大本營. 宗教立場的不同使得巴黎不肯為他打開大門. 直到有天晚上他自稱受到神的啟示, 然後皈依天主教, 巴黎才終於接受這位新的統治者. 但是懷疑他信仰的聲浪不斷, 以至於他受到二十四次的暗殺.


Statue of Henry IV

第二十四次暗殺, 亨利四世被刀刃刺中面部身亡. 這時候他已經是巴黎市民最喜歡的國王了, 所以巴黎市民決定用創新的方式來處死這名刺客. 首先他被剖開肚子拉出內臟, 他竟然這樣活了兩天之久, 眼看剖腹太慢, 他的傷口被灌鉛水. 沒想到這樣子還殺不死他, 巴黎人終於放棄, 選擇普通的死刑: 五馬分屍. 但是沒想到他這時候已經全身都是凝固的鉛, 名副其實的 "鋼鐵人", 馬沒辦法把他拉開, 拉到一半還得換馬, 花了五個小時才把他分屍.


**法國人喜歡撇下已知的有效方式不用, 特別用比較華麗卻沒甚麼效果的方法做事情... 這次死刑就很有法國的特色 (笑)**


塞納河曾經是貧富的分界, 在左岸的拉法葉百貨就是一個世界名牌的集中地. 一家店的貨兌現大概就可以幫希臘還債了. 接下來, 出現在眼前的就是歐洲最大的博物館 – 羅孚宮(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博物館是前法國皇室的居所, 直到路易十四將皇宮移往郊外的凡爾賽宮. 這座宏偉的宮殿在法國大革命後的1836年就由第一任共和政府改為博物館. 在這裡收藏著三萬五千件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 雕刻, 以及世界各個古文明的文化遺產. 有人計算過, 如果每一件作品都花上兩分鐘欣賞, 那麼會需要四個月才能夠看完全館. 由此可見它有多大. 在門口的廣場上是由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的評價兩極, 有人說這座金字塔的存在完美結合了古典與新穎, 也有人說它破壞了羅浮宮的宏偉莊嚴. 且留待每一個來到此地的人自己去評價吧.


The "Invisible" Pyramid

Grand view of Louvre Museum

金字塔就是進入羅浮宮博物館的正門口, 每天都可以見到常常的人龍在排隊想要進入博物館. 但我們兩個不愛排隊的人就找到了辦法躲過排隊, 找到了可以比較容易進入的方法. 至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的排隊時間! 秘訣就是... 記得買我的書...


好啦, 其實是進入羅浮宮的地下通道不只有一個, 在皇宮門前的小凱旋門旁有兩個入口, 或是靠近羅孚地鐵站有另一個給團體入口或是博物館通行證的人進入的小門. 這些地方都沒有人去排隊, 所以可以直接進入. 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觀光客都放著其它的入口不去非要去擠金字塔?


在排隊的這些人中, 可以說大多數都是衝著鎮館之寶 – 蒙娜麗莎的微笑而來的. 這幅由不世奇才達文西所創作的畫作是他送給法國國王的禮物. 真品早已經被收藏起來, 今天在羅孚宮展出的只是高級複製品. 從博物館開館到閉館, 都可見這幅畫前擠滿了觀光客拼命拍照... 就為了看複製品? 所以來羅孚宮只想看這一幅畫湊熱鬧的人, 請省下你的錢和力氣吧.


順帶一提, 有人注意到蒙娜麗莎沒有眉毛嗎?


Monalisa's Smile

話說蒙娜麗莎真品曾經被偷走過. 1911年, 在羅浮宮工作的一位義大利清潔工大概是很不滿這幅義大利人創作的傑作被收藏在法國博物館裡, 所以他趁打掃的時候把原畫給偷走, 並潛逃回義大利, 這幅畫消失近兩年之久. 後來這位老兄打算把畫『偷偷』賣回給義大利政府... 義大利政府當然不想為了一幅畫就跟法國搞僵, 所以就把畫歸還給法國, 然後把這位老兄給關起來. 義大利政府大概也很欣賞他的愛國情操, 所以只關了他六個月就放掉了.


繼續沿著塞納河畔走, 就會來到杜勒麗花園. 這裡曾經是凱薩琳麥迪奇(Catherine de Medicis)皇后下令建成的. 這位皇后之所以有名, 是因為她獨領風騷, 開始穿了一種令後世女性都又愛又恨的東西 – 高跟鞋. 是的, 就是她在某次宴會上穿著這個特別的鞋子絕倒全場, 從此法國貴族女性就開始了顛著腳走路的流行, 到後來更流行到全世界. 雖然美觀高雅, 但是很不實用(除了踢人踩人的時候). 又一個極具法國特色的發明?


花園大道從羅孚宮的門口成一直線延伸, 一直通往凱旋門. 凱旋門圓環是全歐洲最危險的圓環, 十二條大道在此匯集, 九線道的圓環, 沒有任何交通燈號(!) 註定了這裡要成為車禍率最高的地方: 平均每三十分鐘一場車禍. 想要參觀凱旋門, 請走地下道.



最後, 不能不提她最有名的景點艾菲爾鐵塔了(La Tour Eiffel). 這座鐵塔是1889年世界博覽會的大門口. 整座鐵塔都是用鋼鐵蓋成. 聽說巴黎人對於這個作品不滿意, 覺得它很醜, 原本只設計讓它存在二十年, 但是後來證明它是一個很好的訊號發射台, 所以才保留了下來. 如今它成為了巴黎的地標. 後來這座鐵塔又多了一個功能: 求婚場所. 據不明確的統計, 在這個可能是全西歐最浪漫的求婚地點每一小時會上演九次求婚.


Eiffel Tower

Eiffel Tower at night

Night view from The Eiffel Tower

在二戰時候巴黎幾乎無損, 這是因為希特勒本人也非常喜歡巴黎(希特勒愛好古典文化), 所以巴黎一直沒有受到甚麼大的傷害. 但是在戰爭後期, 當盟軍登陸諾曼第, 首要目標就是解放巴黎. 希特勒聞訊大怒, 他命令駐守在巴黎的將軍如果受到盟軍攻擊, 就採取焦土策略放火將整個巴黎燒了. 燒掉巴黎? 這位將軍明白他的老闆已經瘋了. 但是他又不能夠違命, 於是他採取拖延戰術, 不肯執行這個瘋狂的命令. 到最後這位將軍只能發電報將這個消息透露給盟軍, 請求他們盡快趕到. 這大概是唯一一座德軍請求盟軍盡快解放的城市. 幸好有這位老兄的堅持, 這座美麗的城市才免於祝融之厄.


最後, 一些參觀巴黎的小提示... 巴黎的交通非常方便. 四通八達的地鐵, 輕軌, 巴士. 有各種的交通通票可以購買, 對於喜歡跑很多地方的人買這種通票可以節省交通費. 也有一次可以購買十張的地鐵票(12歐元), 如果會搭乘超過十趟的話買這種也很划算. 參觀巴黎的通票: 巴黎有在賣兩種通票, 一種名叫Paris Pass的通票包括60間博物館以及許多紀念碑, 還包括全市的交通通票. 這種Pass價格不斐, 除非你真的很想要一次把巴黎看個夠, 不然不建議買這種. 另外還有博物館通票, 這種通票可以在固定期間無限制參觀全巴黎的60間博物館, 這種票價比較便宜但是不含交通.


詳情請參考 www.parispass.comwww.parismuseumpass.com.



星期六, 8月 21, 2010

行路者日誌 - 水都威尼斯

水都維尼斯, 她擁有許多美麗的名字, "水之都", "面具之都", "漂浮之都"等. 在13世紀的海上重要地位也為她贏得了"亞德里亞海的女王"之稱號. 這是個由118個小型島嶼和400多座橋樑連接起來的都市. 島上沒有任何車輛,步行和船隻是島上主要的交通. 通往這裡的唯一陸上交通是通過長橋和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的火車和公路. 威尼斯也是歐洲最大的無車城市. 威尼斯的馬可波羅國際機場則是位於對岸的義大利半島.



在威尼斯散步真的很浪漫, 隨處可見的水道和花園會讓人流連忘返. 這裡也是我遇過最容易迷路的城市... 來到這裡, 請允許你自己迷路. 不必要刻意去找景點. 因為這座美麗的城市無處不是景, 水道和橋樑交織的畫面在威尼斯俯拾即得, 記得多帶幾張記憶卡!


Venice's "Roads"

聖馬可教堂是島上最大最古老的教堂. 因為天主教也相信聖徒有一定的"能力", 就算是死後也有(天主教也很追星的). 有名的聖徒遺體或是遺物都是搶手貨. 大教堂必須要有一些『鎮堂之寶』某位聖人的衣服或是骨頭一類的東西才得以顯示其地位. 威尼斯也不例外, 在828年的時候, 威尼斯為了要有一位"夠份量"的聖徒在此安葬, 竟然找人去亞歷山卓把十二使徒之一聖馬可的遺物給A了過來, 威尼斯也因此大大提升她的威望.


San Marco's Cathedral

聖馬可教堂是免費參觀的, 但是進入的人必須寄放背包, 衣服至少要遮蓋肩膀而褲子裙子要長過膝蓋.




Inside San Marco's Cathedral

Rialto bridge 是島上最大的橋, 橋上的珠寶店可以買到許多金飾品. 去window shopping 一下也不錯...


Rialto Bridge - Bridge with all luxury shops

A shot from the Rialto Bridge

在島上一個著名的景點就是總督府(Palozzo Ducale)和它後面那座嘆息橋(Ponte della Sigh). 這是一座連結總督府和後面監獄的橋, 這座步道只有一個開孔, 面對著威尼斯南面的海面和其他島嶼. 在總督府被審判的犯人在進入監獄時會在這小窗口看外面的世界最後一眼, 深深地嘆息一聲做為對自由的告別.


Ponte dei Sospiri, the "Bridge of Sighs"

我看到時候也嘆息了一聲... 就這樣? 聞名不如親見, 真的是很小的一座橋. 如果只為了從裡面往外看, 16歐元的票價實在不太划算... 威尼斯的另一項特產就是這邊豐富的面具藝術. 這些面具在威尼斯嘉年華會時人們配帶的.



威尼斯的水上交通上有名的就是它的觀光小船"岡多拉". 這種黑色的長型小船(長約10米), 上面有一位船夫, 可以乘坐六人到八人. 船夫會划著它穿梭於威尼斯市區, 並介紹各處景點. 價格是一小時八十歐元, 如果想要有同樣的照相效果但是不想花這麼多錢, 也可以選擇坐威尼斯人坐的水上巴士, 一趟只要5毛錢. 誰說浪漫一定要很貴呢?



Gondola

威尼斯還有幾個有名的外島, 坐船都可以輕鬆往返. 穆拉諾島(Murano)以它的穆拉諾玻璃藝術品聞名, 布拉諾島(Burano)則是以蕾絲產品聞名. 麗都島是每年舉辦威尼斯影展的地方. 聖米蓋爾島San Michele 是以公園化的墓園聞名, 也是離威尼斯最近的小島. 這些島離威尼斯本島都不遠, 買上一張一天的船票(16歐元)就可以乘坐水上巴士把它們全部都逛完.



星期五, 8月 20, 2010

行路者日誌 - 啤酒首都慕尼黑(1)

啤酒首都 - 慕尼黑

我曾經看過有件T-Shirt上這麼寫: Save water, drink beer (請省水, 喝啤酒吧). 在德國, 這句話是真的! 因為在這裡的啤酒比水還便宜!



這座2008年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State of Bavaria). 也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 慕尼黑有近130萬人口,是德國的第三大城. 在經濟和文化上有著不輸柏林的地位. 有許多的國際大公司如麥當勞, 微軟, 思科等公司都將他們的歐洲總部設於慕尼黑. 慕尼黑也是歐洲最大的出版中心, 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 也擁有德國第二大機場. BMW帝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誰知道BMW的全名? "巴伐利亞引擎工業" (Bavarian Motor Works), 最初期是以發展噴射機引擎為主, 後來在汽車工業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慕尼黑的BMW總部也設立了BMW博物館(門票8歐元). 在裡面收藏了BMW最酷最炫的車款, 兄弟們一定要去看看博物館裡這些性感寶貝的阿!


提到慕尼黑, 就一定不能忘記它最有名的名產: 啤酒. 德國人愛喝啤酒是世所皆知的, 但是巴伐利亞人更是嗜啤酒如命.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 上班時喝啤酒都會是大忌. 但是在巴伐利亞州, 它的憲法載明: 人民在上班時段可以喝最多一公升的啤酒. 有些雇主甚至直接在公司冰箱裡擺滿啤酒, 省了員工出去買酒浪費工作時間 (很另類的員工福利) 統計數字表示, 慕尼黑的人均日飲啤酒量為一公升! 每天! 而且青少年合法飲酒年齡只有十六歲, 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十八歲. 慕尼黑人更將啤酒從興趣昇華到了文化層次, 每年有四次的啤酒節慶, "十月節"更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名的慶典之一.


豐富的啤酒文化為她贏得了啤酒首都的美名. 雖然我們不是愛喝酒的人, 也還是來這裡小小地體驗了一下她的啤酒文化.


十月節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 為要慶祝巴伐利亞太子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 當時歡慶以一場賽馬做結束. 由於這場慶典大受好評, 人民要求隔年再次舉辦, 後年又再次舉辦. 漸漸地就發展成為了十月節. 大部分的啤酒節都在九月舉辦, 維持兩周時間, 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停業. 如果十月三日的德國統一紀念日恰逢周一或周二, 則啤酒節將延期到那一天才結束.


十月節會吸引近六百萬遊客來到慕尼黑共同暢飲啤酒, 在為期兩周的啤酒節, 慕尼黑的啤酒會漲價50%左右, 而旅館的房價更是狂飆近300%! 就算是如此的高消費, 每年六月一日(啤酒節前四個月)旅館開放訂購, 所有的房間會在數分鐘之內銷售一空. 可見啤酒節在世界旅客中的超人氣.


慕尼黑擁有極為方便的大眾運輸. 由公車, 火車, 地下鐵和地上輕軌構成的交通網可以輕鬆地到市內或市外任何景點. 也有火車直接連接慕尼黑機場到市區. 在慕尼黑遊覽, 最方便的就是購買Day Pass. 用Day pass就可以在限定時間內無限次乘坐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 如果是和別人一起觀光, 更可以購買Group Day Pass. 這種特別的Pass可以供最多五人使用, 價格卻和購買兩人的Day Pass 差不多. 越多人省越多!


慕尼黑也有很多的免費導覽, 像是New Europe的免費導覽. 但我們會推薦另外一位我們自己跟過的導遊, 他名叫Aussie, 是一位黑人. 每天早上十一點會在中央車站對面的Wombat 青年旅舍門口帶團出發. 這位老兄對於慕尼黑有深入的研究和極佳的口才. 他採取的收費方式是小費,就是在旅程結束後, 看你對旅程的滿意度自己決定要給多少小費. 一般來講一個人給個3 ~ 5歐元差不多了.


來說說慕尼黑的建城歷史吧.


慕尼黑的字義(Munich)意思是"僧侶城", 八世紀時在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本篤會修道院. 但是慕尼黑的城市成立時間發生於十二世紀中期.


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出現於文獻的時間. 在當時, 由於鹽是用於保存食物最重要的防腐劑, 加上取得不易, 販鹽是獲利最豐的生意, 鹽也被當時的商人稱為白金. 附近的薩爾斯堡(Salzburg, 現今奧地利)就是因販鹽而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 當時販鹽的商隊都通過慕尼黑附近的一個名為弗賴辛鎮的橋樑經過, 控制橋樑的奧托主教因課徵過橋稅而致富.


在1158年駐於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Henry the Lion)覬覦奧托主教這座橋, 這位老兄竟然率領人馬燒毀了奧托主教的橋樑, 而在自己附近的薩爾河上建立了新的橋樑, 迫使商路改道, 稅收就進他的口袋了.


奧托主教當然也不甘心白白吃虧, 於是他在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會議上在神聖羅馬皇帝面前告狀. 辯論的後果是, 獅子亨利每年要付給主教他所課徵的30%做為賠償金, 期限為一百五十年. 這個期限被後人所遺忘, 以至這筆賠償金變成了慣例性的供奉, 直到二十世紀的1945年才被後人發現 - 等於是足足多付了七百年! 燒一條橋多賺了700年的稅金, 看來奧托主教一點也沒虧.


這是後話, 但鹽稅的收入就奠定了慕尼黑的繁榮開端. 後來慕尼黑在歷史中有數次成為巴伐利亞王國的首都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駐地, 這些統治者也在不同時期興建了許多的皇宮和城堡. 慕尼黑的黃金時期開始於十九世紀初, 這段時期的王公們大興土木建造城市, 其中最有名的是路西維德一世(Ludwig I, 1825 - 1848年在位), 他建立了許多精美建築和修建博物館, 讓慕尼黑成為聞名於歐洲的藝術之都. 在德國於1871年統一後, 慕尼黑依然做為首都直到1918年.


慕尼黑因為思想保守, 是右翼政治家(保守派)的溫床. 希特勒的發跡之地, 在二戰中扮演著推廣納粹思想的大本營. 郊外的達高(Dachau)集中營是納粹黨最早建立的集中營. 1920年納粹黨在慕尼黑成立, 1923年希特勒和納粹黨發動了著名的"啤酒館政變", 但是政變失敗, 希特勒被捕. 但希特勒只在獄中待了九個月後就被釋放出來, 在獄中還寫了他的名著"我的奮鬥". 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 慕尼黑就成為了納粹黨活動的主要據點.


在慕尼黑郊外16公里處的達高集中營(Dachau)就是納粹黨所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 關的主要都是納粹黨的政敵. 慕尼黑也因為是納粹黨的主要根據地, 在二戰期間遭到盟軍多達71次的空襲, 大多數的建築都被炸毀, 現存的古蹟大多都是戰後重建的.


來慕尼黑, 一定要找機會喝杯啤酒! 下一篇介紹可以一邊吃德國豬腳一邊喝德國啤酒的所在!

星期四, 8月 19, 2010

永恆之城羅馬 (2)

羅馬是歐洲最大的文化之都之一, 在此有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跡和各時代的建築. 其中最古老也最能夠代表古羅馬帝國的建築, 就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的萬神廟(Pantheon)和羅馬競技場(Colosseo).

萬神廟建於公元前27年, 一百年後被一場大火焚毀, 在公元118年至128年間重建. 萬神廟之名來自於當時在廟中供奉的是希臘諸神(羅馬受到希臘的文化影響極深). 在羅馬帝國滅亡後這間廟一度受到遺棄. 直到609年拜占庭皇帝將這座建築獻給羅馬教宗作為教堂, 並且改名為聖母與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 這是萬神廟今天的正式稱呼(雖然大多數遊客依然稱它為萬神廟). 如今萬神廟中因為埋葬著義大利第一任國王的遺體而成為義大利人民教堂.


萬神廟的結構在當時是一大創舉. 它的圓頂建築在當時是世界第一大的, 直到一千年後才被其他教堂建築超越. 這圓頂使用的材料是水泥, 在當時也是第一次. 這位建築師的手段極為高明, 他在建築前經過精密的計算, 考慮到圓頂的重量和承重, 於是將圓頂蓋成了底部厚, 越往上牆壁越薄, 圓頂最上端留了一個八米直徑的天井, 既為建築提供照明也巧妙地形成一個自動抽風口, 熱空氣上升帶動冷空氣從大門吹入. 更令人驚訝的是, 這座建築還有防震的功能, 圓頂和殿體沒有結構上的結合(沒有用水泥或釘子固定), 所以在地震時圓頂會和殿身輕微分離, 好比是鍋蓋蓋在鍋子上, 震度會大大減弱. 這也是為什麼這座近兩千年的水泥圓頂經歷過了兩次大地震, 到二十世紀的建築師來做探測的時候竟然找不到一個裂縫!

古羅馬的建築學的確是到達一個高峰.

在萬神廟中埋葬著三位影響義大利歷史的人物. 最重要的一位, 就是藝術大師拉菲爾. 拉菲爾英年早逝(死的時候只有37歲), 但是當他在世的時候他最欣賞的建築就是萬神廟, 於是後來教會將他的遺體藏於此處, 進門後左前方的墓碑就是他的.

另外一位則是義大利的第一任國王和皇后, 馬內利二世和瑪格麗塔皇后. 在立國之前羅馬半島上處於群雄割據, 在1871年時由以馬內利二世統一, 成立了義大利王國, 並選定羅馬為王國首都. 他也被尊稱為義大利的國父.

另外一座建築, 則是所有現代體育館的超級老祖先, 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在公元80年建成, 擁有號稱可以容納五萬人的座位. 競技場的建築時間不超過十年, 估計在8 ~ 10年間就完成. 羅馬人的建築技術真不是蓋的. 在競技場中擁有各類先進的設施: 廁所, 小吃攤, 手動升降機甚至是在雨天可以伸出的大型遮雨棚. 多達四十個的出口可以在十分鐘內讓一萬人進出. 各類的設計都是世界首見.


這座最古典的體育館當時進行的可不是體育活動, 而是殘酷的生死決鬥. 看過"神鬼戰士"的人大概都知道, 這裡安排的表演是各類型的決鬥, 人與人鬥或是人與獸鬥. 至死方休. 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決死刑犯.

人的本性都是嗜血的. 只不過今天的社會多了一層所謂"文明"的面紗, 現在想看流血只有看看限制級電影了. 但本質依然不變.

雖然從康士坦丁大帝歸信基督教後歷代皇帝都想要廢除這個殘忍的娛樂, 但是當時並沒有太多其他娛樂, 所以受到民眾極大的反對. 直到523年一位僧侶用性命阻止了一場死鬥, 遭到民眾投石至死, 這項大眾娛樂才真正停止. 據記載, 在這五百年間大約有近70萬人死在競技場中. 在五和六世紀中發生的兩次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競技場的結構, 再加上十五世紀教廷為了修建教堂, 將競技場中部分石料拆除, 只剩下今天殘破的模樣.

羅馬市中有許多的噴水池, 在羅馬, 遊客不用擔心沒水喝的事情. 只要帶個水壺, 在路邊看見有水龍頭不斷地湧水, 盡可以把水壺灌滿喝個飽, 因為羅馬的水質很好, 連噴水池的水都是可飲用的.
最有名的噴水池就是Fontana Di Trevi 特維娜噴泉. 這座噴泉是在1732年至1762年花了30年建成的, 它美麗的巴洛克風格和五座希臘神像吸引了世界無數遊客來此.

傳說你若背對著它往池中拋出一個錢幣, 就代表你有天會回到羅馬. 拋兩個錢幣你會在此找到真愛, 拋三個代表你會在羅馬結婚.

當然, 這只是噴水池的小故事. 但就因為這個故事, 這座噴水池的池底每周可以收集到15,000 ~ 20,000歐元左右的許願幣, 這些錢都會捐給慈善機構. 看來這座噴水池的吸金功力真不小!

星期三, 8月 18, 2010

永恆之城羅馬 (1)

我一直嘗試著想要一邊旅行一邊寫我的旅行日誌. 而且我又希望把文章的內容寫得好, 寫得準確. 後來發現這時在是太。難。了.

所以我決定先用比較隨興的寫法把文章寫出來, 等到回紐西蘭後再細細整理所有的資訊和照片集結成書, 再請大家多捧場了.

就從羅馬開始寫吧.

羅馬, 稱它為西方文化的搖籃一點也不為過. 這座城市在西方歷史上的影響力無人出其右, 不論在宗教, 文化, 藝術, 建築都深遠地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 兩千年前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是當時版圖最大的國家, 統治著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巔峰時期, 它的版圖北達英國, 東至中東, 南至利比亞, 到最西的西班牙都是它的領土. 在這個時期它成就了不只是軍事上的偉大, 更在建築上完成了羅馬競技場, 萬神廟等偉大建築. 羅馬的地下水利系統更是一大創舉, 四通八達的地下水道為羅馬提供豐富的水源, 甚至到今天這些系統依然運作良好.

提到羅馬, 也就必須提到位於市中心, 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梵蒂岡. 梵諦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人口不超過1000人. 但是它卻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擁有自己的警察體系, 法律, 甚至是銀行, 電台和報紙. 它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聖彼得大教堂, 和世界上最高密度的藝術收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二 - 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的畫作和雕刻.

聖彼得廣場全景


梵諦岡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 教宗在此領導著全球近十億的天主教信徒. 這面積最小的國家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梵諦岡真正地證明了面積大小和資源多寡並不能定義一個國家的影響力. Size does not matter.

走入聖彼得大教堂, 任何人都會被主廳的巨大和它華麗的裝飾給深深感動. 在主廳的右邊就是世界著名的雕刻 "聖殤" (La Pieta). 似乎是永遠年輕的聖母瑪利亞懷中抱著已經斷氣的兒子耶穌, 她臉上的悲傷穿透每一個欣賞者的心, 再仔細看, 彷彿可以看到她臉上滑下的淚珠...

聖彼得大教堂主廳


聖殤 "La Pieta"




關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 更是一段見證神大能的歷史.

公元六十四年左右, 彼得因為傳楊福音被捕, 遭釘十字架. 他覺得不配與耶穌同釘十字架, 於是要求被倒釘. 他死後被埋葬在現今大教堂的附近. 基督徒遭受到近三百年的迫害, 直到康士坦丁大帝信主. 在這三百年中, 無數的基督徒與彼得一樣, 在這片土地上為耶穌獻上自己的生命. 但這片被信徒鮮血灌溉的土地, 卻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追隨耶穌的人不斷增加, 而當時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卻早在千年前灰飛煙滅.

人的國度與神的國度相比, 實在短暫而微不足道.

在西斯汀大禮堂和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著歷世歷代教宗收藏的藝術品. 其中最有名的, 就數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兩位巨匠的作品. 在西斯汀大禮堂的屋頂, 是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世紀"和"審判之日". 他為了這些畫作, 仰頭作畫達四年之久, 他的脖子因此關節發炎腫大, 幾乎失明, 這位大師真正地為藝術付出了他的一切.

在拉斐爾的畫室"Raphael's Rooms"中最有名的畫作就屬"雅典學院"(School of Athens). 這幅畫作是拉菲爾為歷代哲人獻上敬意的一幅畫, 在這幅畫中包括在蘇格拉底, 亞理士多德, 柏拉圖, 阿基米德, 派格拉,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等二十幾位哲人超時代齊聚一堂的盛況. 當然, 他也把自己畫在這些人當中, 後來的確證明他也有這個資格與這些名士並列.

梵蒂岡極為豐富的藝術品, 是喜愛文藝復興藝術品的人一生必來一次的寶殿.

下一篇, 會寫羅馬最重要的兩個地標 - 萬神廟和古羅馬競技場.

待續...

永恆之城羅馬 (1)

我一直嘗試著想要一邊旅行一邊寫我的旅行日誌. 而且我又希望把文章的內容寫得好, 寫得準確. 後來發現這時在是太。難。了.

所以我決定先用比較隨興的寫法把文章寫出來, 等到回紐西蘭後再細細整理所有的資訊和照片集結成書, 再請大家多捧場了.

就從羅馬開始寫吧.

羅馬, 稱它為西方文化的搖籃一點也不為過. 這座城市在西方歷史上的影響力無人出其右, 不論在宗教, 文化, 藝術, 建築都深遠地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 兩千年前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是當時版圖最大的國家, 統治著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巔峰時期, 它的版圖北達英國, 東至中東, 南至利比亞, 到最西的西班牙都是它的領土. 在這個時期它成就了不只是軍事上的偉大, 更在建築上完成了羅馬競技場, 萬神廟等偉大建築. 羅馬的地下水利系統更是一大創舉, 四通八達的地下水道為羅馬提供豐富的水源, 甚至到今天這些系統依然運作良好.

提到羅馬, 也就必須提到位於市中心, 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梵蒂岡. 梵諦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人口不超過1000人. 但是它卻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擁有自己的警察體系, 法律, 甚至是銀行, 電台和報紙. 它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聖彼得大教堂, 和世界上最高密度的藝術收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二 - 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的畫作和雕刻.

聖彼得廣場全景


梵諦岡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 教宗在此領導著全球近十億的天主教信徒. 這面積最小的國家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梵諦岡真正地證明了面積大小和資源多寡並不能定義一個國家的影響力. Size does not matter.

走入聖彼得大教堂, 任何人都會被主廳的巨大和它華麗的裝飾給深深感動. 在主廳的右邊就是世界著名的雕刻 "聖殤" (La Pieta). 似乎是永遠年輕的聖母瑪利亞懷中抱著已經斷氣的兒子耶穌, 她臉上的悲傷穿透每一個欣賞者的心, 再仔細看, 彷彿可以看到她臉上滑下的淚珠...

聖彼得大教堂主廳


聖殤 "La Pieta"




關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 更是一段見證神大能的歷史.

公元六十四年左右, 彼得因為傳楊福音被捕, 遭釘十字架. 他覺得不配與耶穌同釘十字架, 於是要求被倒釘. 他死後被埋葬在現今大教堂的附近. 基督徒遭受到近三百年的迫害, 直到康士坦丁大帝信主. 在這三百年中, 無數的基督徒與彼得一樣, 在這片土地上為耶穌獻上自己的生命. 但這片被信徒鮮血灌溉的土地, 卻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追隨耶穌的人不斷增加, 而當時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卻早在千年前灰飛煙滅.

人的國度與神的國度相比, 實在短暫而微不足道.

在西斯汀大禮堂和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著歷世歷代教宗收藏的藝術品. 其中最有名的, 就數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兩位巨匠的作品. 在西斯汀大禮堂的屋頂, 是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世紀"和"審判之日". 他為了這些畫作, 仰頭作畫達四年之久, 他的脖子因此關節發炎腫大, 幾乎失明, 這位大師真正地為藝術付出了他的一切.

在拉斐爾的畫室"Raphael's Rooms"中最有名的畫作就屬"雅典學院"(School of Athens). 這幅畫作是拉菲爾為歷代哲人獻上敬意的一幅畫, 在這幅畫中包括在蘇格拉底, 亞理士多德, 柏拉圖, 阿基米德, 派格拉,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等二十幾位哲人超時代齊聚一堂的盛況. 當然, 他也把自己畫在這些人當中, 後來的確證明他也有這個資格與這些名士並列.

梵蒂岡極為豐富的藝術品, 是喜愛文藝復興藝術品的人一生必來一次的寶殿.

下一篇, 會寫羅馬最重要的兩個地標 - 萬神廟和古羅馬競技場.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