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嘗試著想要一邊旅行一邊寫我的旅行日誌. 而且我又希望把文章的內容寫得好, 寫得準確. 後來發現這時在是太。難。了.
所以我決定先用比較隨興的寫法把文章寫出來, 等到回紐西蘭後再細細整理所有的資訊和照片集結成書, 再請大家多捧場了.
就從羅馬開始寫吧.
羅馬, 稱它為西方文化的搖籃一點也不為過. 這座城市在西方歷史上的影響力無人出其右, 不論在宗教, 文化, 藝術, 建築都深遠地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 兩千年前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是當時版圖最大的國家, 統治著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巔峰時期, 它的版圖北達英國, 東至中東, 南至利比亞, 到最西的西班牙都是它的領土. 在這個時期它成就了不只是軍事上的偉大, 更在建築上完成了羅馬競技場, 萬神廟等偉大建築. 羅馬的地下水利系統更是一大創舉, 四通八達的地下水道為羅馬提供豐富的水源, 甚至到今天這些系統依然運作良好.
提到羅馬, 也就必須提到位於市中心, 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梵蒂岡. 梵諦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人口不超過1000人. 但是它卻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擁有自己的警察體系, 法律, 甚至是銀行, 電台和報紙. 它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聖彼得大教堂, 和世界上最高密度的藝術收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二 - 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的畫作和雕刻.
梵諦岡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 教宗在此領導著全球近十億的天主教信徒. 這面積最小的國家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梵諦岡真正地證明了面積大小和資源多寡並不能定義一個國家的影響力. Size does not matter.
走入聖彼得大教堂, 任何人都會被主廳的巨大和它華麗的裝飾給深深感動. 在主廳的右邊就是世界著名的雕刻 "聖殤" (La Pieta). 似乎是永遠年輕的聖母瑪利亞懷中抱著已經斷氣的兒子耶穌, 她臉上的悲傷穿透每一個欣賞者的心, 再仔細看, 彷彿可以看到她臉上滑下的淚珠...
關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 更是一段見證神大能的歷史.
公元六十四年左右, 彼得因為傳楊福音被捕, 遭釘十字架. 他覺得不配與耶穌同釘十字架, 於是要求被倒釘. 他死後被埋葬在現今大教堂的附近. 基督徒遭受到近三百年的迫害, 直到康士坦丁大帝信主. 在這三百年中, 無數的基督徒與彼得一樣, 在這片土地上為耶穌獻上自己的生命. 但這片被信徒鮮血灌溉的土地, 卻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追隨耶穌的人不斷增加, 而當時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卻早在千年前灰飛煙滅.
人的國度與神的國度相比, 實在短暫而微不足道.
在西斯汀大禮堂和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著歷世歷代教宗收藏的藝術品. 其中最有名的, 就數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兩位巨匠的作品. 在西斯汀大禮堂的屋頂, 是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世紀"和"審判之日". 他為了這些畫作, 仰頭作畫達四年之久, 他的脖子因此關節發炎腫大, 幾乎失明, 這位大師真正地為藝術付出了他的一切.
在拉斐爾的畫室"Raphael's Rooms"中最有名的畫作就屬"雅典學院"(School of Athens). 這幅畫作是拉菲爾為歷代哲人獻上敬意的一幅畫, 在這幅畫中包括在蘇格拉底, 亞理士多德, 柏拉圖, 阿基米德, 派格拉,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等二十幾位哲人超時代齊聚一堂的盛況. 當然, 他也把自己畫在這些人當中, 後來的確證明他也有這個資格與這些名士並列.
梵蒂岡極為豐富的藝術品, 是喜愛文藝復興藝術品的人一生必來一次的寶殿.
下一篇, 會寫羅馬最重要的兩個地標 - 萬神廟和古羅馬競技場.
待續...
所以我決定先用比較隨興的寫法把文章寫出來, 等到回紐西蘭後再細細整理所有的資訊和照片集結成書, 再請大家多捧場了.
就從羅馬開始寫吧.
羅馬, 稱它為西方文化的搖籃一點也不為過. 這座城市在西方歷史上的影響力無人出其右, 不論在宗教, 文化, 藝術, 建築都深遠地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 兩千年前橫跨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是當時版圖最大的國家, 統治著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巔峰時期, 它的版圖北達英國, 東至中東, 南至利比亞, 到最西的西班牙都是它的領土. 在這個時期它成就了不只是軍事上的偉大, 更在建築上完成了羅馬競技場, 萬神廟等偉大建築. 羅馬的地下水利系統更是一大創舉, 四通八達的地下水道為羅馬提供豐富的水源, 甚至到今天這些系統依然運作良好.
提到羅馬, 也就必須提到位於市中心, 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梵蒂岡. 梵諦岡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人口不超過1000人. 但是它卻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擁有自己的警察體系, 法律, 甚至是銀行, 電台和報紙. 它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聖彼得大教堂, 和世界上最高密度的藝術收藏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二 - 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的畫作和雕刻.
梵諦岡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 教宗在此領導著全球近十億的天主教信徒. 這面積最小的國家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 梵諦岡真正地證明了面積大小和資源多寡並不能定義一個國家的影響力. Size does not matter.
走入聖彼得大教堂, 任何人都會被主廳的巨大和它華麗的裝飾給深深感動. 在主廳的右邊就是世界著名的雕刻 "聖殤" (La Pieta). 似乎是永遠年輕的聖母瑪利亞懷中抱著已經斷氣的兒子耶穌, 她臉上的悲傷穿透每一個欣賞者的心, 再仔細看, 彷彿可以看到她臉上滑下的淚珠...
關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 更是一段見證神大能的歷史.
公元六十四年左右, 彼得因為傳楊福音被捕, 遭釘十字架. 他覺得不配與耶穌同釘十字架, 於是要求被倒釘. 他死後被埋葬在現今大教堂的附近. 基督徒遭受到近三百年的迫害, 直到康士坦丁大帝信主. 在這三百年中, 無數的基督徒與彼得一樣, 在這片土地上為耶穌獻上自己的生命. 但這片被信徒鮮血灌溉的土地, 卻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追隨耶穌的人不斷增加, 而當時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帝國卻早在千年前灰飛煙滅.
人的國度與神的國度相比, 實在短暫而微不足道.
在西斯汀大禮堂和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著歷世歷代教宗收藏的藝術品. 其中最有名的, 就數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兩位巨匠的作品. 在西斯汀大禮堂的屋頂, 是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世紀"和"審判之日". 他為了這些畫作, 仰頭作畫達四年之久, 他的脖子因此關節發炎腫大, 幾乎失明, 這位大師真正地為藝術付出了他的一切.
在拉斐爾的畫室"Raphael's Rooms"中最有名的畫作就屬"雅典學院"(School of Athens). 這幅畫作是拉菲爾為歷代哲人獻上敬意的一幅畫, 在這幅畫中包括在蘇格拉底, 亞理士多德, 柏拉圖, 阿基米德, 派格拉,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等二十幾位哲人超時代齊聚一堂的盛況. 當然, 他也把自己畫在這些人當中, 後來的確證明他也有這個資格與這些名士並列.
梵蒂岡極為豐富的藝術品, 是喜愛文藝復興藝術品的人一生必來一次的寶殿.
下一篇, 會寫羅馬最重要的兩個地標 - 萬神廟和古羅馬競技場.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