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歐洲最大的文化之都之一, 在此有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跡和各時代的建築. 其中最古老也最能夠代表古羅馬帝國的建築, 就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的萬神廟(Pantheon)和羅馬競技場(Colosseo).
萬神廟建於公元前27年, 一百年後被一場大火焚毀, 在公元118年至128年間重建. 萬神廟之名來自於當時在廟中供奉的是希臘諸神(羅馬受到希臘的文化影響極深). 在羅馬帝國滅亡後這間廟一度受到遺棄. 直到609年拜占庭皇帝將這座建築獻給羅馬教宗作為教堂, 並且改名為聖母與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 這是萬神廟今天的正式稱呼(雖然大多數遊客依然稱它為萬神廟). 如今萬神廟中因為埋葬著義大利第一任國王的遺體而成為義大利人民教堂.
萬神廟的結構在當時是一大創舉. 它的圓頂建築在當時是世界第一大的, 直到一千年後才被其他教堂建築超越. 這圓頂使用的材料是水泥, 在當時也是第一次. 這位建築師的手段極為高明, 他在建築前經過精密的計算, 考慮到圓頂的重量和承重, 於是將圓頂蓋成了底部厚, 越往上牆壁越薄, 圓頂最上端留了一個八米直徑的天井, 既為建築提供照明也巧妙地形成一個自動抽風口, 熱空氣上升帶動冷空氣從大門吹入. 更令人驚訝的是, 這座建築還有防震的功能, 圓頂和殿體沒有結構上的結合(沒有用水泥或釘子固定), 所以在地震時圓頂會和殿身輕微分離, 好比是鍋蓋蓋在鍋子上, 震度會大大減弱. 這也是為什麼這座近兩千年的水泥圓頂經歷過了兩次大地震, 到二十世紀的建築師來做探測的時候竟然找不到一個裂縫!
古羅馬的建築學的確是到達一個高峰.
在萬神廟中埋葬著三位影響義大利歷史的人物. 最重要的一位, 就是藝術大師拉菲爾. 拉菲爾英年早逝(死的時候只有37歲), 但是當他在世的時候他最欣賞的建築就是萬神廟, 於是後來教會將他的遺體藏於此處, 進門後左前方的墓碑就是他的.
另外一位則是義大利的第一任國王和皇后, 馬內利二世和瑪格麗塔皇后. 在立國之前羅馬半島上處於群雄割據, 在1871年時由以馬內利二世統一, 成立了義大利王國, 並選定羅馬為王國首都. 他也被尊稱為義大利的國父.
另外一座建築, 則是所有現代體育館的超級老祖先, 羅馬競技場.
羅馬競技場在公元80年建成, 擁有號稱可以容納五萬人的座位. 競技場的建築時間不超過十年, 估計在8 ~ 10年間就完成. 羅馬人的建築技術真不是蓋的. 在競技場中擁有各類先進的設施: 廁所, 小吃攤, 手動升降機甚至是在雨天可以伸出的大型遮雨棚. 多達四十個的出口可以在十分鐘內讓一萬人進出. 各類的設計都是世界首見.
這座最古典的體育館當時進行的可不是體育活動, 而是殘酷的生死決鬥. 看過"神鬼戰士"的人大概都知道, 這裡安排的表演是各類型的決鬥, 人與人鬥或是人與獸鬥. 至死方休. 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決死刑犯.
人的本性都是嗜血的. 只不過今天的社會多了一層所謂"文明"的面紗, 現在想看流血只有看看限制級電影了. 但本質依然不變.
雖然從康士坦丁大帝歸信基督教後歷代皇帝都想要廢除這個殘忍的娛樂, 但是當時並沒有太多其他娛樂, 所以受到民眾極大的反對. 直到523年一位僧侶用性命阻止了一場死鬥, 遭到民眾投石至死, 這項大眾娛樂才真正停止. 據記載, 在這五百年間大約有近70萬人死在競技場中. 在五和六世紀中發生的兩次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競技場的結構, 再加上十五世紀教廷為了修建教堂, 將競技場中部分石料拆除, 只剩下今天殘破的模樣.
羅馬市中有許多的噴水池, 在羅馬, 遊客不用擔心沒水喝的事情. 只要帶個水壺, 在路邊看見有水龍頭不斷地湧水, 盡可以把水壺灌滿喝個飽, 因為羅馬的水質很好, 連噴水池的水都是可飲用的.
最有名的噴水池就是Fontana Di Trevi 特維娜噴泉. 這座噴泉是在1732年至1762年花了30年建成的, 它美麗的巴洛克風格和五座希臘神像吸引了世界無數遊客來此.
傳說你若背對著它往池中拋出一個錢幣, 就代表你有天會回到羅馬. 拋兩個錢幣你會在此找到真愛, 拋三個代表你會在羅馬結婚.
當然, 這只是噴水池的小故事. 但就因為這個故事, 這座噴水池的池底每周可以收集到15,000 ~ 20,000歐元左右的許願幣, 這些錢都會捐給慈善機構. 看來這座噴水池的吸金功力真不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